查看原文
其他

怪不得夏朝考证困难,原来许队长奉行的是西方标准和文明西来说

昆羽继圣 昆羽继圣 2024-03-15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许宏出版的一本新书《最早的帝国》遭网友举报下架。

爆料人截图显示,许宏在一个聊天群组称下架原因是:无良文人咬告,有司担心舆情。

这个许宏可不简单,他曾长期担任二里头考古队第三任队长,是有关夏朝研究方面的“大佬”。

本来是专家,是权威,这样的权威专家写一本有关夏朝的书,应该受到大家欢迎才对,怎么会下架呢?

有网友特意艾特我看了一则有关许宏采访的视频,其言论颇为令人惊讶。

视频中,身为考古专家、作家的许队长称,马车最早出现于欧亚大陆西部,向东一点一点通过中亚,然后传到东亚大陆……

这是什么言论?这不就是与事实恰恰相反、以西方为中心的伪史论么?

许队长不仅在视频中这么宣称,更是身体力行,将这种原本错误的观点“故意嫁接”到了中国历史上,并写进了自己的大作《最早的帝国》一书中。


来瞧瞧这本书的目录。其中,第“叁”部分“别解篇”之二,第179页的“马车的突然出现”,就是阐述上述视频中的观点。


不仅如此,许队长还通过这本著作,以考古专家、学者的身份,试图向大众阐明一个观点,即早在夏朝之际,便是北方游牧民族入主中原,是胡人创造了夏朝的历史。也就是说,上古中国历史,是一部有关胡人的历史,是胡化的历史。言下之意,中国人传承几千年的炎黄之说,都是扯淡。


《最早的帝国》书中第203-205页,通过对“马车”的考古,引述了日本人林巳奈夫、以及夏含夷、斯塔夫里阿诺斯、贝格利、郭静云等学者的研究,得出一个考古结论:

“马车源自中原以西,或西亚,或中亚,或欧亚草原,乃至埃及。”

许队长还把“殖民”这样的西方文化字眼,加到了中国上古史中。

大家可别以为夏含夷、郭静云是中国学者,其实这些人都是西方学者。

夏含夷(Edward L. Shaughnessy)是芝加哥大学教授,《剑桥中国上古史》的主编。记住这个《剑桥中国上古史》,等会儿咱们还会再次提到。

郭静云,俄罗斯国籍,史学博士,现任台湾中正大学历史系教授,她出版了一本书,名叫《夏商周—从神话到史实》,其主要观点便是殷人北来说”,提倡殷商来自东北,而东北文化来自西伯利亚,潜台词便成了:殷商可能是俄罗斯人建立的。


斯塔夫里阿诺斯(Stavrianos)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历史教授,代表作为《全球通史》。《全球通史》摒弃“国家、民族本位”的古老叙事,以“社会、文明”作为历史研究的基本单位,书中没少吹捧所谓的古希腊、古埃及等“历史悠久”的文明。而且,将中华文明放入全球的“汪洋”中,认为中华文明仅仅只是全球史中的一支,历史并非最为悠久,影响力也谈不上最大。

该书的立足点,便是文明西来说、西方中心论,简而言之,就是西方历史最悠久,西方文明最伟大。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史和考古系教授罗伯特·贝格利(Robert Bagley)认为,先后就读于美国芝加哥大学、哈佛大学,并于1981年在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贝格利在哈佛就读期间一边跟随本杰明·施瓦茨(Benjamin Schwartz)修读“中国思想史”(Chinese intellectual history),一边时常光顾恩斯特·凯辛格(Ernst Kitzinger)的“早期基督教艺术”(Early Christian art)课堂。

可以这么说,对贝格利影响最为深远,除了他的导师、活跃于20世纪中叶的中国艺术史学者马克斯·罗樾(Max Loehr)外,就是基督教了。

因此,毫不意外,罗伯特·贝格利在对夏朝的研究中声称:不应使用后起的文献(即不能用中国的史料文献)来指导史前史的研究,这样会把晚期的信仰和目的强加给考古材料。

按照这个逻辑,是不是英国、美国,乃至现在的后人都不能根据后来解密的文件资料研究美国当年的“水门事件”?不能用后来的文献来研究一战和二战历史?这是什么歪理?

为了截断中国的历史脉络,缩短中国原本悠久且灿烂的文化,西方汉学界长期以来都对中国上古史持怀疑态度,《全球通史》担任“比较层面”的矮化和打击任务,《剑桥中国上古史》和《哈佛中国史》则担任“点对点”攻击任务。

《剑桥中国上古史》中并未给夏代列出专章,声称商代之前皆属于考古而非历史范畴,这便为许队长这样的“继任者”留下了“考古空间”。

而《哈佛中国史》更狠,直接从秦汉开始叙述中国的历史。

这就是为什么易中天认为中国的信史只能从商代算起的原因,也是主持二里头遗址发掘的考古队长许宏认为“中国的信史从晚商算起,之前是原史时期”的原因。

因为上述二者,皆信奉和采纳的是国外为中国编撰的历史。

1994年11月,《剑桥中国上古史》筹备会议,左起依次是吉德炜、巫鸿、罗森、贝格利、李学勤、夏含夷。搞了半天,这些学者都是一个圈子的,彼此很熟。所以,从不同角度,发出同一种声音,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些学者组成的所谓西方学界,普遍认为(或提前达成一致意见)夏朝遗址内只有没有出土实证性的文字材料,就它就仍然是个传说,又或神话,不应将其与考古发现挂钩,而应该“分而治之”,——换言之,中国历朝历代任何有关夏朝的记载,统统不认。

许多国内学者对此无法苟同,一般倾向于认为“夏”的文献资料和“二里头文化”的考古证据具有关联性,应以史料文献与考古结合进行研究,有关夏朝的“传说”并非都是神话,具有一定的史实依据,应该要在具体的工作研究中“去伪存真”,这样才能向真相靠近。

主攻西周史的李峰在《北美中国学》中坦言:

“西方很多学者更倾向和愿意看到一个更小和更加支离破碎的早期‘中国’。当然夏代是根本不可能存在……中国考古学的实践被批判为‘历史学取向的’,其惟一的目的就是为了证实文献中所表现的中国的大历史”。

回顾历史来路,我们可以发现,早在1937年时,疑古派代表人物、把大禹牵强附会考证成一条虫子”的顾颉刚便直言,中国的信史是从商代开始的,因为“商代以前的中国历史,我们已不能详确知道了”。

1923年起,顾颉刚就坚称,大禹是战国后的古书伪造的。日本学者知道这点后,对其表示了极大欣赏,详见《决战时刻勿要中计:且看内外学者勾连,妄图瓦解华夏历史的把戏》。

然而,到了1943年,顾颉刚却又承认根据诸多文献记载“禹作九鼎”确有其事,以至于陈寅恪都觉得这样自相矛盾不好,说:“顾颉刚不信历史上有禹,而竟信有九鼎。”

那么,许队长是不是又一位像顾颉刚一样的疑古派代表人物呢?

且再来看看许队长的一些经历和行为表现。

1994至1995年,许队长赴日本研修,担任驹泽大学外国人研究员,从事中日早期城市比较研究。后来,又赴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做访问学者,还担任了中国台湾政治大学的客座教授。

笔者发现,不仅西方学界十分热心于替中国修订历史,就连日本对此也相当热情,而且热情有些出乎意料,直令人受宠若惊。

驹泽大学饭岛武次教授是前日本中国考古学会会长,于1998年出版过一本《中国周文化考古学研究》的书,于2012年出版的一本新著,名为《中国夏王朝考古学研究》,对中国的上古历史展现出了极大的热情。


2014年,广师大出版社引进了一套日本学者创作的中国通史读物,在中国翻译发行,历经多次印刷,据说“卖疯了”

该社总编辑刘瑞琳表示:

“今年我本人最满意的项目当属引进出版了日本讲谈社的《中国的历史》。”

讲坛社是日本最大的综合性出版社,也是日本漫画出版界三巨头之一。这本《中国的历史》由十位日本学界最权威、最具代表性的教授集体创作。

清华大学教授张国刚在拜读后,表示:

“在国际中国史研究中,日本学者有独特的优势,形成了自己学术风格和学术传统。由于文化传统和学术传统不同,西洋人、东洋人观察中国历史的角度和兴趣、重点也不同,所以,在许多方面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许宏研读后表示:

“由于教育和研究体制的差异,日本学者在“通识”上要优于中国学者,后者偏于专精而有条块分割之嫌。”

2012年1月18日,许队长在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做了主题为《“夏王朝”考古:学术史·新动向·新思考》的一番演讲,根据这份演讲提要可以发现,由于后期考古发现越来越多,完全否定夏朝的存在已经变得不合时宜,所以2003年就成了日本“夏王朝肯定论”的转型之年。

 以下援引许队长的部分演讲内容:

“2010年3月,驹泽大学饭岛武次教授,在敝所做了一场题为《二里頭文化と夏王朝の年代》的讲座。……2003年以前,日本没有学者肯定夏王朝的存在,这一年可以说是日本关于夏文化考古学的转型年。

……冈村教授新书出版不久的2004年年初,我正在日本做学术访问,第一时间获赠冈村先生的大作,一气读完,非常兴奋。

在这部书中,冈村先生对中国考古学界某些思维方式的评价入木三分,正是我们这一代中国学者在反思的。同时,他又最大限度地给中国考古学界的不懈努力以肯定的评价。

按我的理解,尽管书名上醒目地用了“夏王朝”,冈村先生的理念不同于中国学者的主流认识,他们(指中国学者)往往积极地将文献与考古资料作简单的比附。作者(冈村秀典教授)是把这一问题从文献和考古两个方面来解析的,他首先系统地梳理了传世文献,指出这些文献所载“夏”的史迹,只能让我们了解战国秦汉人眼中的“夏王朝”是什么样,而不能当作信史来看待。……

冈村教授对“夏王朝”的认定,是建立在考古学分析的基础上的。

最后,请允许我引用在座的冈村教授的意见作为今天演讲的要旨:

尽管日本学界的风向有所转变,但并非夏王朝的实际存在已有了确实的证据。

看出问题来了吗?

日本人坚持的还是西方学界对待中国历史的那一套,即后世的史料文献不是信史,不能用来结合研究,只能看考古的。而考古又看谁的呢?二里头的考古,当然是看许队长的。

然而,许队长表达的意思却是:夏朝的存在没有确实的证据。

针对夏朝研究,许队长多次提出西方学界宣扬的“字证说”。

所谓的字证说,有几个潜在的预设前提:

1、夏人有文字;

2、夏人的文字与甲骨文是同一种体系,否则就算发现了也无法解读。

3、夏人的文字能够保留下来;

4、夏人得把自己称作夏,而不是其他叫法。

也就是说,夏朝必须出土文字,且最好写明自己是夏朝,否则就可以不承认

考古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考古结合文献的历史学模式,这是最靠谱的方式,没有之一;一种是结合社会人类学的模式,即便没有历史记载,也可以根据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人类学的相关理论来进行解释。

上述两种方式之间存在巨大区别,第一种最严谨,可以发挥的空间相对较小;第二种方式,可以发挥的空间较大,主要取决于当事人的认知和立场。

若当事人立场正,能够理解这一纪人类文明是从天文开始,由天文观测(仰观天象)诞生数学,再由数学诞生物理等其他学科,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那么就会比较靠谱;

若当事人立场不正,又对天文学、社会发展规律一窍不通(或是视而不见、置若罔闻),那么得出的结论可能就是“为否定”而想尽一切办法,变着法子地阻挡你发现真相。

再来一起看看许队长出国镀金的驹泽大学。

驹泽大学(Komazawa University),简称“驹大”, 本部位于日本东京都世田谷区,是一所由日本佛教禅宗系曹洞宗的僧侣教育机构发展而成的综合性著名私立大学,号称有420余年的历史,在日本佛教界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日本大学大致可分为国际超一流大学(只有一所,即东京大学)、国际一流大学、次一流大学、二流大学、三流大学

笔者在超一流、一流、次一流大学名单中没有发现这所驹泽大学的身影。

费了一番功夫,终于在二流大学中发现了驹泽大学的名字。

驹泽大学开设有佛教学部、文学部、法学部、经济学部、经营学部。

佛教学部主修佛学典籍,设置有坐禅的课程。


而该大学的文学部则下设了以下学科:

国文学科、英美文学科、地理学科、历史学科、社会学科、心理学科。

是的,你没有看错,所谓的历史学科是在“文学部”。历史,是文学,这一点,与西方的分类一模一样。History,果然是Hi-Story。


而历史学科中,又分为三类:日本史学专攻、外国史学专攻、考古学专攻。

想来,许队长来镀金时,大概率就是在文学部下设的“历史学科”中的“考古学专攻”就读吧?

留学中介友情提示:驹泽大学在留考方面没有最低成绩的要求,并且在判断标准中小论文与面试所占比例更高,是给留考没有理想成绩的同学的一个不错的升学选择。大部分的学部不需要英语成绩,英语成绩不好的同学一定不要错过。

看来,要去驹泽大学留学,门槛并不是那么高。

华南师范大学教授陈立柱在《夏代有无之争的背后:历史观古今之变的考察》(《中原文化研究》2022年第5期)一文中指出:

“字证”说(指要求必须要有出土文字方能证明夏代存在的观点)是受西方实证主义的影响,与“言必称希腊”没有实质区别。

……当今世界科学哲学的潮流是强调相对论、历史主义、“范式”转移、模糊性,而“字证说”常以“科学”态度批评和否认一切。当代西方一些学者开始承认传统中国史学有其独特之处,但国内一些学者却在这些基本方面都否认或忽视。

科学只是认识事物的一种手段,不应该用来作为打击不同意见的“棍子”。一方面讲“夏的历史性没有问题”,另一方面又称“夏不可知”,要求运用西方史观的方法来加以证实,这“明显是自已的史观混乱或不能自洽造成的”。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孙庆伟出版了一本名为 《鼏宅禹迹:夏代信史的考古学重建》的书,在书中提出了一个疑问:我们探索夏文化的方法是否出现了偏差?

笔者认为,这岂止是研究方法出了问题,更重要的是——人出了问题。

作为一个考古学家,许队长一面声称要坚守考古学本位,一面却在实际研究中常常跑出其研究领域,在历史领域中发表“权威”观点,例如,发表二里头的定位与夏、商之间关系的讨论,大量使用具有历史学属性、且定义不准的重要概念,包括“最初中国”、“中原中心”等等。

1992年,许队长考入社科院研究生院考古系,拜在著名考古学家徐苹芳教授门下,专攻城市考古学。

著名考古专家徐苹芳曾说:

“有一位研究中国古代史的外国籍的汉学家,曾经把若干少数民族在中国境内近代地域的分布情形,用作解释2000年前的中国历史,并做了若干推论,说中国文化受了很大的土耳其的影响。这完全是对于民族学的一种误解。


现在知道,有不少的史学家想利用各种的时髦的社会学理论解释中国上古史。但是他们不但对于社会学这门学问本身没有下过功夫,连中国上古史的原始资料也认识不了许多。不过一般的读者因为他们说法新颖,往往就迷住了。”


作为徐教授的弟子,奉行西方那套的针对中国的考古标准,一方面对西方伪史错谬百出的漏洞视而不见,人云亦云,坚信不疑,一方面却对自家历史“鸡蛋里挑骨头”,暗设前提予以否定,学着西方大玩双标,这是考古学者应有的考古态度和工作准则吗?





 星火相继,敢于梦想                                                                         


  • 希望通过《昆羽继圣》四部曲梳理的华夏历史文化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认识,以抵御外来糟粕的侵扰(上古至宋代);

  • 希望通过《明朝这些事:被抹去的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以及西史辨伪系列破除迷云,唤醒更多的人,认清这个世界近代三四百年的历史(明代至清末);


  • 希望通过科幻小说《灵能4996》六部曲在现实的科技基础上铭记近代屈辱历史,向科幻高地进发,展望未来,塑造中国屹立于世界的崭新形象,打造中国人宏大的科幻宇宙,让更多的人看到文化与科技引领的方向,走出一条属于中国的人类之路(当下至未来)。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